现在的企业如果没有官微方博,在微信上不注册一个公众号,不在各大社交网络媒体露露脸,每天不刷点存在感,也许都不好意思说他们在审时度势跟随互联网潮流,过去以搜索为中心的的营销局面转变为各大商家在以社交网络为中心的社会化媒体上做泛滥营销。
如果有商家认为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并不明显,不信任最终的购买转化率会以这种方式带来。那么只能说,他们并没有看到社会化营销的本质和创新。
如果你把皮筋拉得够紧,反作用力则越强。你用多大力气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内容为主 创意为次
如果把社交媒体比作一盘菜,那么主菜则是内容,这也是持久的吸引力。那么创意则是主菜周围的装饰品,如果有了它就更能吸引买家眼球,和内容共创一个完美的营销生态圈。只有在把内容做好的前提下,创意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概括社会媒体营销内容的本质,那就是“以人为本”。在微博上和粉丝互动,在内容上丰富和关注粉丝生活,从内容的传播中宣传品牌理念确定品牌调性,因此接地气的内容已经成为主体。
在接地气的内容中,加上一定的创意更让人眼前一亮会心一笑,也能增加消费群对品牌的好感。创意这装饰品倾注了实践者对生活的热情和全勤投入。
创意反客为主
很多商家认为哗众取宠,夸大事实,语言粗鲁就是创意,笔者实在不敢苟同。或许这样的创意能够带来一时的关注和转发量以及曝光率,但是长久建立起的品牌认知也许就在过分的自我宣扬中崩塌,千万不要为了创意而创意,不能摈弃内容真实性。另一方面,用户对新奇,有趣,逆向思维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打破正常思维,用另一种思维来建构内容创造新奇。
如何能够使内容更加创意?也许可以从下面几个方向思考:
与网络热点相结合
时效性和快速性是决胜的宝典。在李娜宣布退出网球界以后,李宁等企业的官微迅速根据自己的品牌调性做出了精心的文案,一瞬间就掀起了用户的转发热潮,也对这些卖力的文案写手钦佩之极。在这种拼命,拼创意的印象中,消费者也会在需要同类产品时立刻就想起这些商家,感性有时候是能够战胜理性。
可口可乐的昵称瓶依然是结合了时下的热点词汇,让孤独的人类以瓶定位,期待个性的被感知和关注。
根据人群做创意
一个产品首先要对自己的主要消费人群定位,才能在内容上有所创新。如果来wed114的消费者是一对年轻有个性的新人,那么对他们的态度和服务就应当随意、个性,用更开放的内容和态度去迎接。例如杜蕾斯的人群定位虽然广泛,但是内容的奇思妙想让每一个人都惊叹,其有趣,无处不在的恶搞就是创意。这对营销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很高,很多公司只是把新媒体营销当作一种心理安慰,并没有太重视,才会让营销内容过于平淡无奇,粉丝的忠诚度也不够。
当然,也许不可能每天都有新鲜好玩的创意,如果可以借鉴其他同类公司或者只要是能够和本商品扯上关系的创意都可以加以利用,最好不要抄袭,创意是很重要的财产。
根据不同的需求做创意。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归属也就是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并且可以看到层次越来越高。做好内容本身满足了客户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接下来就是要用创意满足其他几个需求,所谓社交需求就是让创意吸引消费者让他们对你的产品,对品牌本身产生好感和信任,通过这一层需求和用户建立良好的互动;尊重需求则是在产品的创意中看到了商家对产品的用心,并且在那些新奇的创意中产生共鸣,那么就会联想到对消费者也必定会有尊重,并且这种尊重需求是双方的。而最终的自我实现需求则是建立在前四个需求之上,这是顺理成章的联系。
内容结合的多样性也是创意
内容可以有文字,静动态图片,视频(美拍、微电影)等。单一的内容总是会让消费者腻烦,选择几种方式结合刚好使每种形式都恰当好处的被利用,也正符合了现在消费者快速阅读的习惯。最终被消费者分享的最佳情况是视频>图片>文字。
创意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是需要从业人员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有着较强的媒体敏感性和打破常规的创新思维。这些都不是短期能看到的效果,但是只要企业有心不断去尝试,这些进步都能在用户的增加中逐步看到成效。